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9:31 点击次数:147
作者 白坤峰
(内容见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最后部分)
中国的低幼教育其实很有问题:趣味少压制多,游戏少传授多,鼓励少批评多,关注少放任多,重过程少看结果多,重素质少重分数多,所以,厌学多逃学多。
当年沈从文就爱逃学,后来他在《从文自传》中很得意地大讲逃学的过程与技巧;不过人家逃学逃得有成就,此经验不可乱用。否则,后果自付。
贾宝玉也喜欢厌学也喜欢逃学,从他的角度来看,也有道理,如果不信,你一天到晚背诵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试试,保证你也讨厌学习。
厌学就要生事,男仆人茗烟比宝玉年龄大,自然更明白男女之情,于是,投小主人之所好,及时送来了精神食粮——爱情读本或半色情读物。
张生、崔莺莺来也,四书五经滚蛋吧。
茗烟(男仆)见他这样,因想与他开心,左思右想,……便走去到书坊内,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、合德、武则天、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,引宝玉看。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,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。……哪里舍的不拿进园去,踟蹰再三,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,放在床顶上,无人时自己密看。那粗俗过露的,都藏在外面书房里。
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(阳历四月中旬),早饭后,宝玉携了一套《会真记》(通俗一点叫《西厢记》),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, 展开《会真记》,从头细玩。
(中浣:唐代定制,官吏十天一次休息、沐浴,每月分为上浣、中浣、下浣,后来借做上旬、中旬、下旬)
在当时,《西厢记》是正而八经的禁书,标标准准的、正宗的黄色读物,小孩子是不能看的,大人们只能偷着看,他们偷看之后照样一本正经鼓励小孩子们读圣贤书。所以,黛玉一问,宝玉的本能反映就是否定。黛玉当然了解宝玉,一看他那么认真,必定是在读坏书。但黛玉绝对不是道貌岸然之徒,她懂得人性,她坦然地与宝玉一起共读爱情,共读《西厢》,共读未来。
中国文化的人性之流,就在这大观园春天的落花之中,暗暗地、静静地蔓延着。
如果有人惊诧孩子早熟,那你就看《红楼梦》吧,宝玉黛玉才十二三岁,就大谈恋爱了。
请大家欣赏以下段落:
黛玉道:“什么书?”宝玉见问,慌的藏之不迭,便说道:“不过是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。”
黛玉笑道:“你又在我跟前弄鬼。趁早儿给我瞧,好多着呢。”宝玉道:“好妹妹,若论你,我是不怕的。你看了,好歹别告诉别人去。真真这是好书!你要看了,连饭也不想吃呢。”一面说,一面递了过去。
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,接书来瞧,从头看去,越看越爱看,不到一顿饭工夫,将十六出俱已看完,自觉词藻警人,余香满口。虽看完了书,却只管出神,心内还默默记诵。
宝玉人很聪明,读过《西厢》还会活学活用,爱情玩笑开得巧,开得雅:
宝玉笑道:“我就是个'多愁多病身’,你就是那'倾国倾城貌’。”
对于黛玉而言,悲愁是无处不在的,这与所谓的敏感几乎没有关系;她的处境很可怜,她也知道自己可怜,但她不会以此换得同情;她不想对别人说什么,事实上她也没有人说。
落花之后本是枝叶繁盛的夏天,而在黛玉的心中,自己仅仅是落花而没有枝叶。
《牡丹亭》本是爱情悲喜剧,先大悲后大乐大喜,而黛玉更注意杜丽娘最初的伤春。笑眼看花花含笑,泪眼看花花流泪。伤心人别有怀抱:
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,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,自己闷闷的。正欲回房,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,只听墙内笛韵悠扬,歌声婉转。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。……偶然两句吹到耳内,明明白白,一字不落(là),唱道是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
林黛玉听了,倒也十分感慨缠绵,便止住步侧耳细听,……“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。”……又兼方才所见《西厢记》中“花落水流红,闲愁万种”之句,都一时想起来,凑聚在一处。仔细忖度,不觉心痛神痴,眼中落泪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